新闻中心
News
 0571-87776537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方克定:对40年地质工作的几点想法

发表时间:2022-05-30 来源:
中国矿业报
中国矿业报编者按:方克定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资源战略家、地质学家。他生前几十年如一日思谋着关乎国计的重大战略问题,一直奋战在资源战略、行政改革和地质事业发展的研究前沿。在世纪之交,他积极参与谋划我国地质勘查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中央和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他创造性提出“大国土、大资源、大地质”理念,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和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发他生前出版的《方寸集》中的若干文章,以此重温他有关资源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和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建设的深邃思考与真知灼见,缅怀和学习他方正为公、寸心思民,思想解放、视野宏阔,求真务实、勤奋耕耘的情怀、精神、品质。本期推出《对40年地质工作的几点想法》一文(原载中国地质调查局《情况通报》2018年第38期,2018年10月16日出刊)。

 

6.jpg

  

       我最近谈了两个40年,一个是国土空间40年,讲了5点体会,将在2018年12月的《中国自然资源报》发表;另一个是地质工作40年,内容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 3个前提

  (一)主题词:地质工作

  主体是地勘行业,这是一个难题,不容易讲清楚。过去有一个二元结构:油气地质工作领先,非油气地质工作滞后。非油气矿业“改革开放双滞后”。以后有一个三元结构,公益性地质工作后来居上。我不知道以往的二元结构有什么变化,新的三元结构站不站得住?

  (二)大国土、大资源(含能源)、大地质“三大”核心

  2009年,国土资源部搞了一项国土战略研究,总的研究深度不够,但以“三大”为引领可取,坚持下去是有意义的。2018年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但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作为两个基本要素依然存在。

  大国土:过去主要指面型国土,现在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引出了体型国土,是全空间性的、立体化的,内容大为丰富。中国尤其如此。

  大资源(含能源):对原国土资源部和新设立的自然资源部都很对路,因为它们不是管小资源的,对多门类、多样性自然资源及其多功能组合管得比较宽,要整合;在管理内涵上,有的要延伸。

  大地质:作为现状和发展方向完全可以。无论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都比以前大,未来还会更大。

  “三大”如再讲全一点,还可以加一个“大生态”。中国的生态多样性可称世界第一。国土、资源、生态均与地质相关。

  (三)40年联系到70年中国地质工作分期,初步设想分6段

  第一段是“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主要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地质工作总体上大发展(被誉为“第一个春天”),但开局体制不顺,政府包养地质队伍吃“大锅饭”(“一五”3年后产能过剩)。

  第二段是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1958~1976年),共18年,有曲折,走了弯路。“大跃进”时期“以钻探为纲”,地质工作偏离方向,“浮夸风”对地勘行业是致命性的伤害。20世纪60年代初,地质工作第一轮产能过剩,队伍精减撤并。国家计委地质局宋应副局长继而总结经验教训,拨乱反正,调整提高。“文革”10年,负面的东西更多,经济濒临崩溃。

  第三段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1978~1988年),开始转型。中国经济起飞,地质工作恢复而改革力弱(初次引入公益性、商业性分类),恢复地质部,再改为地质矿产部(1982年)。地勘行业出现二元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出台(1986年)。1988年美国出版《地球系统科学(ESS)》专著,被誉为地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这10年我国地质工作总体没有跟上,已出现资源“瓶颈”。

  第四段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10年(1988~1998年)。中国经济持续顺行,1996年在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1997年地勘行业开始第二轮产能过剩,1998年地矿部撤销,并入国土资源部,地勘队伍属地化(运行机制未改),陷入低谷。

  第五段是1998~2013年,共1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增长提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加快,对能源、原材料、水资源过度消耗。地矿部荣获“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

  第六段是以召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5年开始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洋强国,在全国消除贫困,对地质工作都有带动作用。目前第六段临近结尾。

  改革开放40年,非油气地质工作改革不到位。21世纪以来,曾预计“十一五”迎来地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但终未出现,“十二五”时地质工作改革存在三大遗留问题:①非油气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双滞后”(1998年),商业性地勘单位自选“公益化”(2012年);②世界最大地质队伍(“百万大军”“百局千队”);③地勘行业三次产能过剩(1962年、1997年、2016年)。三大遗留问题继续发酵又会如何? (未完待续)